民间有句俗话:“淘丫头出巧的,淘小子出好的。”这个“淘”字,其实就是玩耍的意思。玩耍、游戏是人的本能,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嬉戏打闹的孩子,他们玩起来很投入、很认真。对于孩子来说,游戏与娱乐并不是在人眼里的胡打胡闹,而是一种“严肃的工作”。
著名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选了一批遗传素质一致的老鼠,把它们任意分成三组,每组三只。第一组老鼠被关在铁笼里一起喂养,这是“标准环境”;第二组老鼠被单个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这叫做“分管环境”;第三组老鼠被关进了一只大而宽敞、光线充足、设备齐全的笼子里,里面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这是“丰富环境”。经过几个月的环境熏陶后,“丰富环境”的老鼠最贪玩,“贫乏环境”的老鼠最老实。
又过了一段时间之后,马克对老鼠进行解剖分析,结果发现,三级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丰富环境”组的老鼠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个实验得出了一个伟大的结论:环境越丰富,玩耍得越充分,动物大脑发育得就越好。
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人,玩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就像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爱玩、会玩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也许有许多家长会担心:我们也知道玩耍对孩子很重要,他会不会玩成习惯,玩得不想学习了呢?其实,玩,对于孩子来说,恰恰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们早就知道“智商”一说,如今人们口中多了“情商”一词,其实,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有“玩商”,也就是孩子对玩耍的参与及收获。儿童通过玩耍来探索世界,这是他们身上天然存在的学习驱动力。父母亲要学会鼓励孩子聪明、巧妙、愉快地玩,发展孩子的“玩商”。
一、“我们一起玩”,健康成长最重要。
身体是一切的根本。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孩子们的饮食也越来越精致了,但为什么孩子的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他们身体素质反而越来越差了?为什么他们都戴着厚厚的眼镜?为什么他们都身体佝偻、面色苍白?为什么他们都垂头丧气、郁郁寡欢,这一切都与缺乏体育运动息息相关。
作为家长,一要改变智力为上的观念,二要创设家庭运动的氛围,让孩子从小懂得只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将来才能干好事业。聪明的家长,总是把自己置身其中,总是跟孩子说“我们一起玩”吧,在家庭中开展快乐运动,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喜欢运动。比如家长可开展创意趣味运动游戏,如推“铅球”比赛:用棉花团作为铅球,看运动员们谁能想办法投远些。标枪掷远:先让孩子自己用废纸折成纸镖,然后看谁投得远,也可以看谁的纸镖在空中飞翔的时间长,激发孩子愿意参加运动的兴趣及创新能力。再比如,每天带孩子跑步可能枯燥,可开展摸拟跑“跑向北京,跑向奥运”,今天从绍兴出发,跑1000米为跑到杭州,这样持续几十天就跑到北京了,这样孩子有了目标,就有了兴趣,不仅训练了机能,更培养了孩子的坚持力。
二、“小眼看世界”,科学探秘种心田。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孩子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想试试。有的家长就充分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实践,是锻造能力的熔炉,是取得成就最基本的基石。让孩子动手实践,学会操作、制作,这是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最佳选择。蚂蚁是最常见的小动物,小孩子也最喜欢去瞧一瞧、摸一摸,家长就可以指导孩子开展研究蚂蚁的科学实验。首先,让孩子提出关于蚂蚁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如:蚂蚁的触角对寻路与辨方向的作用?蚂蚁怎样搬运比自己大的食物?蚂蚁认路的秘密?蚂蚁是怎样传递信息的?蚂蚁会游泳吗?蚂蚁爱吃什么食物?蚂蚁真的能预报天气吗?不同洞穴的蚂蚁能中平相处吗?然后,指导孩子选择相对容易研究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比如开展“蚂蚁的触角对寻路与辨方向的作用”的观察,让孩子按照下面的要求完成实验研究:通过不同程度地剪掉蚂蚁的触角,在不同的距离内看看蚂蚁能否回巢。
(1)剪掉蚂蚁三分之一的触角,距离巢穴5米、10米、15米;
(2)剪掉蚂蚁二分之一的触角,距离巢穴5米、10米、15米;
(3)剪掉蚂蚁的全部触角,距离巢穴5米、10米、15米;
研究到此,相信孩子心中自有答案了。
再比如,家长总会教育孩子“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使孩子的印象中留有水都是从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可这个科学活动将打破孩子的这一思维定势,让孩子亲历水自动地往高处“流”的奇妙现象,再一次体验到科学的神奇与奥秘。
活动一:把一枝白色粉笔的一端入入墨水瓶中,会看到墨水沿着粉笔缓缓向上“流”。
活动二:把一张纸条的一端放入饮料瓶的橙汁中,会看到到橙汁沿着纸条向上慢慢“流”。
活动三;把一段棉线的一端放入玻璃杯的清水中,会看到清水沿着棉线逐渐向上“流”。
完成上述小实验后,孩子一定会为水的这一奇妙特性而感到惊讶。我们可以为孩子讲解“毛细现象”这一概念。
三、“太阳当空照”,享受风光亲自然。
初春伸腰的小草,盛夏眨眼的星星,仲秋金黄的收获,冷冬飞舞的雪花.一切的一切,都是大自然在向我们召唤:“来吧,亲近自然!”大自然中,有许多随手可得的教育资源供家长利用,让孩子通过寓教于玩的活动方式,释放心灵、懂得道理、陶冶情操。当你带孩子去春游,躺在草地上,看着眼前美丽的景色,出几个词,让孩子编个故事:太阳,冰激凌,房子,小草。相信,孩子会很感兴趣,而且会让你诧异他们会有你大人想不到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六岁女孩编的故事:“太阳和冰激凌是好朋友,太阳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亲冰激凌,每次太阳亲冰激凌的时候,冰激凌就会出汗。冰激凌出汗正好给房子上的小草洗澡。”路边的大樟树、银杏树、桂树等,我们在远处看它有树冠,树干,树枝。走到近处的时候,很多细节才能够看清楚,树冠,树干,树枝的形状,颜色,有相似,更有不同,全清楚地显现出来了。大自然中还花、果,可以带孩子闻花香、果香。根据不同季节,还可以观察春天的叶子,夏天的花,秋天的果子,冬天的树枝。只要你家长是个有心人,大自然中有许多现象让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你何愁孩子的玩兴大起而误了学习呢,这不是一堂风光四溢的知识课吗?
四、“小鬼来当家”,生活快乐好奇妙。
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是每个家长必须要做的事,但如何让孩子快乐参与,让孩子觉得做家务劳动不仅辛苦,而且还有许多科学知识,还能给家人带来快乐与享受,让孩子从小树立做家务劳动的光荣,懂得要做好家务劳动还得动脑筋、懂知识。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使孩子乐意帮助家长做事,并会不时冒出几个趣的问题,这岂不是你家长需要的的吗?比如把粗盐粒和胡椒面掺和在一起,能很快把它们再分开来吗?(用摩擦生电的方法来分)再做个鸡蛋游戏:把准备十个差不多大小的生鸡蛋,并把其中五个鸡蛋用清水煮成熟鸡蛋,待其冷却后,再和其他生鸡蛋混合在一起。接下去,就可让孩子想办法把它们准确地挑选出来,当然前提条件是不能把鸡蛋打破。想呀,相呀,孩子可能想出许多办法,用手摇听声音、用手掂轻重、看鸡蛋的透光情况等。不容置疑,孩子想到的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科学性,我们在的评价孩子的方法时,再统计其准确率,然后,给孩子介绍一种特别有意思且准确率百分之百的鉴别方法相信孩子一定会感兴趣的。方法是用手把一个个鸡蛋放在桌面上向着同一个方向旋转。让孩子观察旋转时的情况,那些晃动且转速较慢的就是生鸡蛋,而那些转得稳,转速又快的就是熟鸡蛋。让孩子体验后,再分析其中的道理。例如:对着阳光看,透光好的是生鸡蛋,透光差的是熟鸡蛋;用手摇动在耳边听,有晃动声响的是生鸡蛋,无晃动声响的则是熟鸡蛋;用手掂量,手感较轻的是生鸡蛋,手感受较重的是熟鸡蛋。再做个长时间的观察即鸡蛋的大头朝上放和小头朝上放,哪个贮藏时间长?放在保鲜袋中和不放,谁保鲜时间长?做完科学活动后,让孩子写一篇《贮藏鸡蛋的小窍门》文章,相信孩子会兴趣盎然的。
五、“一家齐悦读”,良好习惯早养成。
快乐阅读就是让孩子亲近书、喜欢书,亲近阅读、喜欢阅读、然后习惯阅读,最后是享受阅读。要想让“阅读”成为“悦读”,身为教师,同时身为家长的我在引导孩子品尝书香书趣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示范朗读
培养儿童读书兴趣,并不是简单地从指导如何阅读开始,而是先由父母饶有兴趣地诱发孩子想读书刊。而这正是绝大多数父母所忽视的。这种巧妙的阅读诱发力出自父母每天娓娓动听的朗读,20分钟听读时间不长,但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想读的念头就在父母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油然而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想与家长来比一比,赛一赛了,
(二)睡前默读
在孩子逐渐对书籍感兴趣的情况下,我和孩子每天睡前持续默读15-20分钟地方法,促成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经过长期的持续默读,儿子表现出令人兴奋的行为变化。现在每晚自觉捧起自己喜欢的书本,读到有趣处嘴角轻扬,读到难过处眉头紧锁……每天要催促着才放下书本,进入梦乡。
(三)共读一本书
在孩子阅读中,总会产生“高兴“”厌倦’“激动”“有趣”“享受”等反应。作为家长的我们必须关注孩子的阅读反应。通过共读一本,在饭桌上,散步途中,逛超市,我们一起聊作者、聊情节、聊感受、聊联想等等。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精彩的片断共同欢笑,使孩子对所读作品进行回忆、整理、思考,达到“阅读—讨论—思考—再阅读—再讨论……”这样的良性循环。
(四)坚持亲子共读
“一件简单的事,坚持做,就成了伟大的事情。”其实,和孩子一起持之以恒地读,不仅是阅读积累,更是阅读习惯的需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要21天)。教育其实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只要我们把理念化为行动,坚持“亲子共读”,我们一定能和孩子达到“亲子悦读”——孩子成为“自觉的、独立的、热忱的终身阅读者”,我们自己也在阅读中找到快乐,获得幸福!
我们已无法回到过去,也无法找回失去的童年,但我们可以在心灵深处保留一份童年的纯真,我们可以给孩子创设玩乐的天地,让他们在玩耍中发现问题、亲近自然、养成习惯,以此来灿烂今后的人生,玩吧,让孩子们玩吧,让孩子们玩出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