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信子,一个平原乡镇赴山区支教的“三优生”,以对事业的赤诚之心和对学生的挚爱之情,赢得了大山深处学生的深深爱戴。我们一步步走近她,你就会发现青春的日历上写满了她涌动的热情,教育天地里充溢着她无穷的智慧,三尺讲台前抒写着她平凡的人生……一曲曲动人的园丁之歌令人心怀激荡!
(一) 奉献之歌
范信子是绍兴县孙端镇人,1996年师范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作为“三优生”受县教委选派到稽东镇龙峰分校支教。这是一所绍兴县海拔较高,条件比较艰苦,师资比较缺乏的学校。那两年她除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之外,还兼任全校体育课、美术课的教学任务,每周任课28节。虽然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是如此之大,但她始终坚信:“在你立足之处,只要深挖下去,就会有清泉涌出。”于是,她无怨无悔地把自己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学生的满腔热忱、对事业的不懈追求融入到了平凡而又伟大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她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繁重的教学工作。这是因为她有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挚爱。
98年9月,她从龙峰分校调至稽东镇中心校任校长助理以及后来担任副校长和校长,一路走来的她,不忘自己是一名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依然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干好行政工作外,她一直主动承担一个班的语文课工作及部分班主任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激励、赏识、参与”是她对学生的六字方针。她激励每个学生上进,赏识每个学生才华,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期待每个学生成功。她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本作业本特别是作文本和日记本。工作了14年,批改了将近8000篇学生的日记,还详细地进行眉批,并主动和孩子交流、了解学生的烦恼事,成为了孩子们心中的知心姐姐。
在学校管理中,她总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她在学校有忙不完的事情,批不完的作业。为了送最后一位学生离校她总是一等等到六、七点;为了赶完一个总结、报告,她总是等到家里电话催了又催才回家;为了值班、护校她总是放弃和家人、女儿一起休息、游玩……当她拖者疲惫的身子回家的时候,女儿的“我要好好学习,妈妈要好好工作……”稚嫩的话语使她又精神百倍了!
(二) 爱心之歌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我们爱的是别人的孩子,所以我们从事的是神圣的事业。”范老师常常用这句话来宽慰自己。
14年的教育工作中,她资助过近10名学生。有的是学生亲人残疾的(母亲双目失明)无法照顾孩子的;有的是单亲家庭的,有的是父亲亡故,母亲离家出走的孤儿……她以大姐姐对小弟弟般呵护,给予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不仅为他(她)垫付了相关的学习费用,平时还经常给他(她)买学习用品,买衣服及生活用品等。2000年以后因为行政事务较忙,她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她仍成为学生、家长心目中的班主任。她把对学生的爱默默地倾注在了日常的工作中:学生生病了,她主动带去医院就诊;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她主动买一些衣物;学生父母闹离婚,她又去主动调解;对于那些失去家庭温暖的学生,她则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记得02年她带的一届毕业班中有这样一位学生——干某,他妈妈智力有问题,自己也照顾不了,经常出走就是我几天,爸爸常年在外打工也不去管他。家中只有他一人,饱一顿,饥一顿,衣服也几个月也换不上一次。当范老师成为这个班的语文任课老师后,就多次带他到镇上浴室洗澡,买了衣服、卫生用品,还亲自给他洗头,教他如何注意个人卫生,每天要刷牙……从此他蓬乱、长满虱子的头发消失,他身上的异味离他远去。这情况后多得连她自己都忘记了,可学生们却终身难忘。在他们的作文里,时常会提到这些往事……
在学校管理中她也融入浓浓的爱意。她始终坚信“花在学生身上的钱,肯定不会犯错……”她在学校管理中除了进行一些必要的校舍维修以及日常开支外,她特别注重改善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她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抠出”一部分来,为住宿学生建造浴室,买热水器;为学生免费提供床单、被套;想方设法为教师提供运动、健身场所!她希望学生和教师在学校中是享受学习,享受工作!
(三) 收获之歌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四年来的孜孜以求,终于换来累累硕果。
她从一名高山上的普通教师到镇校校长助理以及到小学副校长、校长,她始终以培养“全面发展拥有特长”的学生为目标,以提升山区学校教育品味为己任。她带领全体教师,艰苦创业,科研兴校,培养了一大批全面发展人才。学校还先后获得“省级示范小学”,“省特色学校”,“市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她本人荣获县级“三八红旗手”,县“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教育系统首届“十佳杰出女教师”等称号。她还在《教育信息报》、《班主任》、《中小学作文教学》等省级及以上报刊多次发表论文,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及辅导学生获多个奖项。她的事迹曾被《钱江晚报》、《绍兴县报》等宣传媒体报道。在荣誉面前,她没有停步。她表示:我要永远做一个好党员、好老师,也一定要培养出优秀、出色的下一代。相信,伴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滚滚洪流,这首“青春的旋律”一定会更加嘹亮!